概述: 1.那一年大量的外来资本进入小棚,北上南下开棚投资,全国小棚迅速扩张到50万张; 2....
1.那一年大量的外来资本进入小棚,北上南下开棚投资,全国小棚迅速扩张到50万张;
2.福建小面积高位池不断扩建,“白+黑”养殖模式流行,运气好者一年即可以收回所有投资所需成本仍有盈余;
3.同一年,一做红木家具生意的老板携资金进入珠三角的精养塘,一度将一些核心区域的塘组炒高到8000-10000元/亩。
大量资金进入养虾行业,尤其是投资巨大的高密度养殖模式,其背后的原因是当时的行情之下,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断刺激投资人的欲望,入局就在一瞬间。
然而,随着经济低迷,以及进口虾的冲击,对虾与其它一众水产品一样,进入下行周期,虾农深陷亏损泥潭,尤其是重资本投入者,其投资回报率已远低于预期,仍在坚持者,成本回收陷入漫长僵局。
但广东司前有一个群体,似乎找到了突围的路径,我们大家一起来听听他们转型的故事。
微利时代的生存困境2018年前后,白虾养殖行业的高利润吸引了大量外来资本涌入,其中不乏像龚老板这样做红木家具起家的“跨界者”。“比起红木家具生意,养虾快,没有欠款,是一门极好的生意。”龚老板的想法与所有进入养虾行业的投资者一样,然而好景不长,随市场饱和、经济环境变化,行业迅速进入微利时代。“什么风险都算到了,就是没意识到行情会下滑那么快。”
2023年可能是最难熬的一年。龚老板的200亩共20口虾塘虽然保持运转,但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。与他同期进入行业的许多老乡,慢慢的开始弃养或转租塘口。这种困境并非个案,据行业统计,华南地区养虾盈利者从2019年的50%降至2023年的不足20%。龚老板他们开始采取更为保守的养殖策略:低密度、低投如、稳收益。然后,这一策略仍旧没办法帮他们走出僵局。
直到尝试了“司前健康养殖”搭配中渔饲料机的养殖模式,才明白养虾不是拼运气、不是搏行情,而是拼模式,这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。
转机出现在2023年底。旺海韦总带来的健康高效养殖理念,为龚老板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。经过系统性的模式改造,他的养殖场实现了从“低产低效”到“高产高效”的蜕变。
一直以来,业界认为养虾不需要那么深的水位,传统虾塘水深多在1-1.2米。龚老板在韦总的建议之下,逐步将水位加深至1.5-1.8米。这一改变有两大好处,第一,减少水质的波动,尤其是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之下,深水位的水质更稳定;第二,提升池塘的容载量,为高密度养殖创造了条件,投苗密度提高了40%-50%左右。
采用叶轮+水车+底氧三位一体的增氧模式,保持亩增氧功率在2-2.5kW。而且,底增氧其实也能够适用于深水位,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打不起底氧。溶解氧的稳定性大幅提高。
在韦总的建议下,引入中渔虾专用360风送投料机,彻底改变传统的人工投喂方式。采用少量多餐结合“大循环+小循环”的投料模式,饲料管理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。龚老板算了一笔账:料比从人工投喂的1.3降至1.1,养殖周期缩短15-17天,综合成本每斤降低2元。他还算了另一笔账,其实一批虾用投料机省下来的成本,就够买投料机的成本了,所以这是很值得的投资。
“使用中渔的360虾专用投料机后,养虾变得轻松了许多,省了人工。每天早上只需调整好投料机的参数,开机喂虾即可。重点是要定期查看料台的吃料情况,假如发现无剩料,说明虾吃料速度较快,可以适当调快投料速度;如果料台剩料多,说明虾吃料慢了,需要减慢投喂速度,降低投喂量。”龚老板表示,管理整体轻松了许多,只要关注几个参数并及时作出调整即可。“这几塘虾下来,料比降低了,生长速度快了,养殖周期也缩短了,最直接的回报就是动保和电费的成本明显降低。”
龚老板预判,投料机喂虾一定是大势所趋。他仅用一批虾就改变了传统的投料方式,说明投料机定点喂虾是可行的、可复制的。未来,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的投苗密度和水质变化,一直在优化投料策略,以进一步提升饲料的管理效率。
“最大的转变是思维——从治病到防病。”龚老板介绍,他们以前很担心高密度养殖的病害问题,后来才慢慢体会到,其实不是密度的问题,而是模式的问题。他现在从放苗开始,就摈弃消杀的操作手法,转向定期使用生物制剂通过生态占位的方式抑制病原的发展。营造一个稳定的水环境比反复消毒调水更为稳妥有效。第二,提高虾体免疫力。在虾苗下塘第8天就开始使用旺海含有中药添加剂的功能性饲料投喂,该成分对于修复肠道,提高机体免疫力有良好功效。
“以前我们都是清罾以后才会注意保健,但现在放苗后就要重视免疫保健,这是提高虾体抵抗病原的关键。这使得我们的虾苗成活率十分高。”
解决了前面的所有问题以后,就可以逐渐提高放苗密度,先保产量,再冲规格。龚老板表示,他的放苗密度从3-4万尾/亩逐步提升至7-10万尾/亩,在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养殖时期,他也会选择高抗苗可进一步提升抗风险的能力。
但是通过我们这样的一套组合拳,虽然密度提高了,但生长速度并不慢,产量也大幅度的提高,平均亩从1500斤跃升至2500斤,出塘规格稳定在25-27头/斤,而且虾体十分健康,运输成活率高。
龚老板表示,经过4批虾的实践,他慢慢琢磨透了这套模式的精髓,核心在于构建“水体-设备-饲料-管理”的协同系统,来进一步提升养虾的可控性。
“一切都在于可控,环境可控、投料可控、病害可控。”龚老板以他的冬棚养殖为例解释,他现在的养殖成本控制在13-14元/斤,虽比传统模式高1元/斤,但是投入回报率是非常高可观,亩效益比以前高了很多。更关键的是,养殖稳定性和成功率更高了,他已经取得连续多批成功。
龚老板的经历揭示了一个现代农业规律:微利时代淘汰的不是行业,而是落后的生产模式。高水平的养殖业者越来越意识到,搞养殖业一定不能一味单纯追求低成本,尤其在微利化时代,应该追求的是单位产能最优,效益最大化。同时要有成本竞争意识,用料比、成活率、生长速度、养殖周期等指标量化我们的养殖能力。
如今,龚老板的养殖场已成为当地业者争相学习的标杆。也给业者以启示:转型型不是换饲料或买设备那么简单,也不是选虾苗或选动保有钱就可以,而是要重建整套养殖的底层逻辑。未来的养虾业,比拼的一定是系统竞争力!
佛山市中渔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,中国渔业科技设备创新企业,现代化智慧渔业装备专业品牌,集研发、制造、销售、服务于一体,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超50项。主营鱼塘投料机系列、虾塘360度投料机系列、鱼塘免搭台180/360度小型风送投料机系列、生鲈鳜投料机系列、工厂化投料机系列、投料机增氧机远程控制系统等,其研发的自动巡航喂虾机曾两次登上《CCTV》我爱发明栏目。
公司拥有专业的核心研发团队和多个鱼虾塘养殖基地,并与南京软件研究所、中科院南海研究所、武汉农机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共同合作研发产品。“打造中国渔业科技装备创新企业、成就现代渔业装备专业品牌!”是中渔追求的使命,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也让业者看到中渔完成使命的决心。